滚轮罐耳为提升容器(罐笼或箕斗)的组成部分,滚轮罐耳起导向和缓冲作用,其结构由底座、摆转臂、滚轮、缓冲器组成。
滚轮罐耳按结构形式不同分为:缓冲式滚轮罐耳,轻型滚轮罐耳,液压滚轮罐耳,缓冲器,滚轮罐耳五大类。
以液压缓冲器取代传统的缓冲结构,承载能力大、运行平稳、可靠性高、寿命长、调整维修方便。
底座等零部件采用新型材料,整体结构强度更高,抗冲击性强。 缓冲器复位压力小,可有效地避免滚轮与罐道产生异常碰撞。通过杠杆传递到减震筒上,同时起到导向、缓冲与稳定作用。
罐道与罐耳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因此减少了动力消耗,降低了噪音,罐道和罐耳的磨损也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罐道和罐耳的使用寿命。
滚轮罐耳是提升容器罐笼或箕斗的组成部分,滚轮罐耳起导向和缓冲作用,是确保提升容器沿导轨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
滚轮直径的cm
表示特征代号(双排为S,单排不注)
表示滚轮罐耳
1 机加工件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 1804-2000 中m 级,未注形位公差应符合GB/T 1184-1996 中直线度、平面度、同轴度、对称度、垂直度未注公差值为K 级的规定。
2 焊接件未注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应符合JB/T 5000.3-2007 中尺寸公差、角度公差为B 级,形位公差为F 级的规定。
3 应选用满足焊接机械性能且化学成份符合或接近母材的焊条进行焊接。
4 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应符合GB/T 985.1 的规定。
5 焊缝应严密、均匀,不应出现烧穿、裂纹、弧坑、末焊透、未熔合、气孔等缺陷。
6 型钢构件在焊接前应先进行喷砂表面处理。
7 重要承载焊接件焊后应进行消除应力处理。
8 滚轮罐耳承受的允许水平力、缓冲装置刚度、缓冲装置行程和初始张力应符合表1 的规定。
1 滚轮罐耳的所有零部件应检验合格,外购件和外协件应有合格证方可进行装配,应符合JB/T 5000.10 的有关规定。
2 滚轮罐耳所有紧固件应拧紧;滚轮旋转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3 滚轮罐耳轴承间应充满滚动轴承润滑油脂。
1 各部件的表面及构件的切割面不应有铁屑、毛刺。
2 滚轮罐耳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伤,划伤深度应不大于0.5mm
3 零、部件涂装前应先进行表面处理,除锈等级应符合JB/T 5000.12-2007 中Sa2 1/2 级规定。
4 整机检验合格后,外露表面进行防腐涂装,涂装应符合JB/T 5000.12-2007 的规定,滚轮罐耳使用环境类别为C4,表面涂层总厚度不低于200μm。
5 漆膜附着力按GB/T 9286 的规定进行评定,应不低于JB/T 5000.12-2007 附录C 中的2 级要求。
焊接件的焊缝检查,应在校正前进行。用目测或低于10倍的放大镜观察是否有裂纹、夹渣及低于焊缝高度的弧坑等缺陷,对重要的部件用小锤敲击检查。
检查滚轮罐耳尺寸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
检查滚轮罐耳的紧固件、旋转部件,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在专用试验台上进行检查。滚轮的行程通过设置的顶丝来控制,滚轮罐耳承受的初始张力和允许水平力由顶丝与滚轮之间设置测力计测量,同时测量并记录滚轮的行程。检查允许水平力、缓冲装置刚度、缓冲装置行程和初始张力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
观察滚轮罐耳整体表面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涂层厚度采用涂膜测厚仪检测,滚轮罐耳表面涂层厚度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漆膜附着力采用划格法检查,罐耳表面漆膜附着力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现场安装时,调整好滚轮罐耳与罐道的压力,测量滑动罐耳与罐道的间隙,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保证轴心线水平或径向中心线垂直于罐道面。
运转中由于滚轮罐耳的胶轮的磨损应及时调整,使滚轮前倾靠紧罐道,保证滚轮罐耳与罐道的压力。
产品评分
最新评论